图片为红色蜻蜓,头一次见。
2025年第26周,总第017期。
拾光记:记点闲事,网海闲游,随心所想,任意徜徉。
1. 时光
1.1. 阅读
鲁国真乱啊,这礼仪之邦怎么来的呢。当权者也不知 未雨绸缪。
1.2. 觉知
流行文化中的他人视角。最近读《地位与文化》,对我触动比较大,颠覆了一般认知框架,重构的过程是充满痛苦的,近 2 周熬夜、迷思、放空比较多,恰好读到科技爱好者周刊中关于离职面谈的一些告诫,原博文 是 2017 年 3 月发布的,距今 8 年多,仍非常精准实用。可以想象当原本骄傲的 hr 温言细语地向离职的你请教,而你可以无可顾忌的发泄怨气时,很多人是控制不住的,最重要的是,很多影视剧、小说、漫画、短视频一遍一遍地告诉你,这么做是对的、是被点赞和肯定的社会行为。借用最近读的书,我终于明白,被点赞和肯定的正确行为、文化(比如离职前的慷慨陈词),是被塑造为正确的异于常人的创新、反抗行为,视角来自他人,而不是自身,恰恰和自身的长远利益并不一致。
1.3. 技术
2019,接触机器学习、深度学习,教程都准备好了,结果觉得用不上,没有坚持。如今,AI 大火。
2018,玩了一个多月比特币,亏了钱,疼的赶紧撤离。如今,钱包都不记得了。
1.4. 运动
没什么运动的一周,还熬夜好几次,算是最近 2 个月睡眠最差的了,耗尽了之前运动的元气,接下来几周比较忙,又没有太多时间运动,所以机会总是稍纵即逝。
1.5. 音乐
无意中听到胡彦斌中的《月光》,才知道这个印象深刻的旋律歌曲名儿竟叫月光,这该死的缘分,10 几年后无意中相遇。
1.6. 影视
刷了不少短剧,《18 岁太奶奶》的制作已经很不错了。放弃看《长安的荔枝》,但看瓜都腻了。但是短剧和很多短视频、爽文一样,不断地固化、简单化、娱乐化的符号和模式,确实对认知能力提升非常有限。
1.7. 育儿
小宝到了外面总是怯生生的样子,吃饭都胃口一般,只吃了几口面条。
1.8. 平常
隔了几座山的位置,又发现一只黑白色的蜻蜓,真是稀奇。
橄榄树,也是第一次见到实物。
2. 摘录
2.1. 博客
- 凝聚态电池:2023 年 4 月份,宁德时代 宣布 将要生产凝聚态电池,也就是半固态电池。 根据厂家公布的数据,这种电池的能量密度是 500 Wh/kg,也就是每公斤可以储存 0.5 度电,传统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是 250 Wh/kg。随着越来越多手机换成半固态电池和将来的固态电池,续航时间不再成为问题,充电焦虑将彻底消失。
- AI 搜索总结:谷歌搜索的 AI 总结,让其他网站的访问量下降了 30%。问答网站 Stack Overflow,五月份,整个网站上的新发布问题只有 20000 个,跟刚上线的 2008 年下半年相仿。 6 月份更惨,截止到 6 月 25 日,新发布问题只有 12015 个。最高峰的 2020 年,每月的新问题超过 30 万个。它的访问量曾经排名全球前 50 名,就这样被 AI 淘汰了。
- 离职面谈:(1)离职面谈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,反而会带来很多负面后果。 你的建议和反馈,不会得到采纳和改进。反而,你会被别人认为是一个爱抱怨的人,并可能因此树敌。 没人想树敌。你或许以为自己再也不用和那些领导和同事打交道了,但这个世界真的很小。 (2)一旦你递交了辞呈,在你离开公司之前,你的目标就是让人们永远记得你,对你留下好印象。 你要优雅地离开,不要破坏任何人际关系。无论你心里认为,老板有多愚蠢,部门有多糟糕,都不要说出来。说出来不会有好结果,只会伤害你自己。 (3)同理,不要给同事们发一封冗长的告别电子邮件,告诉他们你为什么离开,这毫无意义且有害。 人们对这种事的记忆力很强。发一封邮件抱怨公司有多糟糕,你就会以这种方式被人们记住,很有可能还会传开,而你所做的一切好事都会被人们忘记。(4)如果你真的对公司运作有什么建议,最好没辞职的时候就说出来。如果那样没有效果,那么你在离职面谈中给出忠告,更不会有效果了。 (5)离职后,原来的公司变好或变坏,都跟你无关了。你也不应该再关心那些问题了。 总之,最好的离职就是不惹恼别人,悄悄地离开,全力以赴你接下来的路。
- 手写:手写能增加大脑活动和参与度,比键盘打字更有利于记忆和学习。因此,学习重要的内容,可以尝试手写。
- 胶水工作:如果个别员工愿意在胶水工作上投入大量时间,将团队的效率提升到 80% 或 90%,公司将利用这种免费价值,但公司对长期锁定这种价值没有任何真正的兴趣,因为这取决于优秀的人才自愿奉献时间,是不可持续的。 所以,结论就是,公司需要有一些胶水工作,但是不需要太多的胶水工作。 作为开发者,你的正确做法应该是,在战术层面上做一些胶水工作,而不能把胶水工作提高到战略层面。 也就是说,你应该把胶水工作视为额外工作,你的关注重点永远应该是项目的成功。你不会因为胶水工作而得到特别的奖励,但你会因为项目的成功而获得奖励。
以上内容,摘录自科技爱好者周刊。
2.2. Hack News
- 第二大脑:所谓的“第二大脑”,这是一种技术爱好者和生活黑客推崇的概念,旨在捕捉一切、不忘任何事物,将思考存储在一个庞大的、可以自我提问和回答的网络档案中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个“第二大脑”变成了一个墓穴,堆满了过去的自我、兴趣和冲动。它不仅没有加速思考,反而取代了思考;没有帮助记忆,反而将好奇心固化为静态分类。现代个人知识管理(PKM)运动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对系统理论的学术兴趣、Luhmann 的 Zettelkasten 和硅谷对生产力的神话。Roam Research 将双向链接变成了一种崇拜,而 Obsidian 让这种崇拜脱离了网络。但 Borges 在《巴别图书馆》中理解了全面系统的的代价,他想象了一个包含所有可能书籍的无限图书馆,其中既有完美真理也有完美废话。图书馆的居民永远徘徊其中,陷入绝望、疯狂和虚无主义。阅读列表变成了想象中的智慧图腾,一个供奉他将成为的人的神龛,只要他读了上面所有的东西。音乐家剪掉一条杂乱的旋律线。但在知识工作中,我们囤积。我们把积累当作美德。
3. 随想
珍惜自己: 看了不少写人生悲欢离合的书,认识到很多被蒙蔽的成见、愚昧,太多想法反而不知道怎么表达。只能说,珍惜自己、家人、当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