闲散的《史记》阅读摘要,记录些有趣的故事和阅读随想。
1. 内容
阅读到周本纪开头纣王被杀部分,对周的来源崛起有详细叙述。
2. 摘录
长子太伯、次子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,乃二人亡如荆蛮,文身断发,以让季历。——史记·周本纪
随想: 可怜,有点永乐帝传位时的局面。前文说昌出生有异象,古公觉得昌可以让天命归周。结合西伯昌阴修道德,估计也是政治斗争失败罢了。
礼下贤者,日中不暇时以待士,士多以此多归。——史记·周本纪
随想: 最开始听到这样的说法是形容刘邦的,没想到早就用在周文王王老爹季历身上了。
牧鸡之晨,惟家之索。——史记·周本纪
随想: 武王二次伐纣时,在牧野大战前的动员讲话。政治斗争,真是什么脏水走泼。
3. 故事
周太王古公亶父,周文王姬昌的祖父。史记里说他爱惜民力,不愿发动人民与戎狄战争,渡过漆水、沮水,翻越梁山,迁移到歧下。并且改戎狄习俗、营造城池,得到人民的爱戴歌颂。孟子还赞扬太王专爱他的妃子太姜、不娶其它妻妾,故而“内无怨女,外无旷夫”。
“有民立君,将以利之。今戎狄所为攻战,以吾地与民。民之在我,与其在彼,何异?民欲以我故战,杀人父子而君之,予不忍为。”乃与私属遂去豳,度漆、沮,逾梁山,止于岐下。豳人举国扶老携弱,尽复归古公于岐下。及他旁国闻古公仁,亦多归之。于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,而营筑城郭室屋,而邑别居之。作五官有司。民皆歌乐之,颂其德。——史记·周本纪
“昔者大王好色,爱厥妃。诗云:‘古公亶父,来朝走马,率西水浒,至于岐下。爰及姜女,聿来胥宇。’当是时也,内无怨女,外无旷夫。王如好色,与百姓同之,于王何有?”——孟子·梁惠王
原本看完是很感动的,但是看了古人的评注、查阅一些资料发现,原本的故事可能是这样:古公亶父打不过敌人,逃到歧下依附强大的姜族,并且娶了姜族女子,在此猥琐发育壮大,直至到孙子辈儿的姬昌、重孙辈儿的姬昌掀翻了殷商王朝。
后来周人不知是淡忘了前几辈儿的事儿还是刻意美化,竟然搞出了个古公爱民让狄、爱妻如一的故事,倒是合了儒家的幻想,然后登堂入室、冠冕堂皇了。